2014年12月源生坊乡村巡演2014年12月2日—12月12日,源生坊组织源生坊20位民间艺人到圭山石林地区和大理巍山地区开展源生坊第三轮乡村巡演。12月4日在圭山小糯黑村进行演出,12月5日前往大理,其后6日在巍山县城,7日在巍山阿朵村,8日在巍山小三家村,9日在巍山紫金乡,11日在昆明创库源生坊演出,共演出6场,行程2000多公里,观演村民2000多人。在昆明的终场演出中,源生坊向17名优秀骨干艺人颁发“2012年源生坊太极传统音乐提名奖”的证书和奖金。
这是我们继2007年,2011年之后,第三次组织这样的乡村巡演了。本次巡演组织了一支二十人的演出队伍,为石林圭山地区和大理巍山地区的村寨送演上门。参与巡演的演员包括源生坊骨干艺人(具有多次国内外演出经验的国家级、省级民间艺人)、源乡坊乡村提高班结业的优秀学员(优秀的中青年民间艺人)。每场演出均涵盖了多个少数民族支系,节目形式包括唱腔、舞蹈、乐器等,并同时对节目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进行了讲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邀请了当地歌舞艺人与源生坊艺人同台演出,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圭山、巍山演出记行 ——2014源生坊第三次乡村巡演工作日志 记录人:信卫波
【编者按】 2014年12月2日—12月12日,刘晓津、信卫波、龙成鹏带队,组织源生坊20位民间艺人到圭山石林地区和大理巍山地区开展源生坊第三轮乡村巡演。12月4日在圭山小糯黑村进行演出,12月5日前往大理,晚上在巍山县城古城楼演出,6日在巍山阿朵村,7日在巍山小三家村,8日在巍山紫金乡,10日在昆明创库源生坊演出,共演出6场,行程2000多公里,观演村民2000多人。在昆明的终场演出中,源生坊向17名优秀骨干艺人颁发“2012年源生坊太极传统音乐提名奖”的证书和奖金。
这次源生坊组织20位民间艺人到圭山石林地区和大理巍山地区巡演,是我们继2007年,2011年之后,第三次组织这样的乡村巡演了,这样的演出每一次都很折腾,机构承担的责任很大,又尤其是在路途行车,人身安全方面需有周全考虑。 这次乡村巡演是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并且行车路途最遥远的一次。因为第一次巡演是2007年7月,刚好是云南的雨季,山路坡陡路滑,危险而艰辛。这次我们吸取教训,避开了雨季,还给参与下乡演出的艺人都买了旅途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巡演时间选在了民间艺人农闲的初冬时节。不过虽说是农闲时节,但艺人们都很忙,现在的很多农村基本已经没有农闲,尤其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像石屏一年四季都是农忙。这次巡演刘老师(刘晓津)负责活动总筹划和艺人节目排练以及兼任录像拍摄,我负责艺人吃住行以及灯光音响、路途行车等事务具体操作实施,曹筝琪娜负责活动的前期对外宣传,龙成鹏担任节目主持和会议主持。这次活动原定于11月18日开始,因为艺人们家里农活,较忙我们打了几十次电话和艺人沟通,反复调换演员等,最后才把时间定为12月2日之后的10天,巡演地点有石林圭山小糯黑村、巍山县城鼓楼、巍山阿朵村、小三家村、紫金乡新建村;演员有施老师(施万恒)、后老师(后宝云)提高班10人,四弦班的阿进旺,佤族的岩兵、尼端,垤施的王里亮、李文义、李立三、普加则4人,绿春普旧芬1人。因为绿春女艺人不够,所以源生坊每次必演的绿春神鼓,这次也表演不了。现场工作人员有我、刘老师(刘晓津)、龙成鹏。我们租了辆21座的依维柯客车,应该说整个活动前期准备还是挺波折的。
地点:昆明创库 时间:12月2日 12月2日下午3点石屏三道红的11个民间艺人到达源生坊,由于三道红的节目丰富,参与演员多,所以安排他们提前一天到源生坊进行排练。虽然是乡村巡演,但我们也要保证演出质量。艺人在昆明期间住在创库附近一个小招待所,70元一间房间。居住条件还是有点差的,吃饭是在源生坊15元一个人的标准,早点每人每天10元发给每个人。
地点:昆明创库 时间:12月3日 12月3日艺人们陆续到达源生坊,艺人们来源生坊参加一次活动挺不容易的,一半以上的艺人在路上要花两天时间,带着自己的宝贝乐器道具转各种车,在路上很辛苦。艺人们开始排练后,刘老师(刘晓津)与施老师(施万恒)、后老师(后宝云)商量节目。晚饭后大家都各自准备服装道具、行李、灯光音响设备等。
地点:昆明——圭山 时间:12月4日 12月4日大家吃完早点,检查好自己的东西,9点艺人们坐上客车准时出发前往圭山,我们源生坊也开了平时下乡的,主要用来拉灯光音响,因为越野吉普车比较机动灵活。我们这次巡演时间安排比较紧,每天的演出场次都是连着的,制定了详细安排,几点出发、几点吃饭,一切都按流程来,确保巡演顺利完成。 12点半到达圭山三哥(毕兴学)家,三哥(毕兴学)三嫂已经准备好丰盛可口的午饭和温暖的火堆。这几天圭山很冷,三哥(毕兴学)提前提醒了我们多带衣服,他是这次巡演圭山的联络人,这次在圭山的演出能够促成,都是靠他。圭山是个很有意思的彝族撒尼人小山村,房子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土地是红色的,很多漂亮的核桃树和柿子树,每年都有很多画家到圭山写生。吃着可口的农家菜喝着醇香的圭山包谷酒,冬天的寒意立刻驱散了,艺人们和三哥(毕兴学)三嫂相互唱着敬酒歌,午餐很愉快。 吃完午餐安排大家休息,村里有个叫阿国的年轻人邀刘老师(刘晓津)和我去看他们乐队排练。这个叫“蛮牛”的乐队是由附近几个村的年青人组建,大家平常在家做农活,得闲了就在一起排练,偶尔到县城演出。这次听说我们源生坊到圭山演出,特意排练了一个用圭山地区的民族乐器表演的节目,在农村有这样一拨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很难得。下午4点我们到小糯黑村演出地点看场地,是一个村里的室内小礼堂,可容纳400多人,灯光音响都准备好了,是这次我们巡演最好的一个演出场地,出发前我们就很担心演出地点,因为在室外怕艺人感冒了。我们跟当地的村干部简单的沟通了下演出安排,晚上的节目我们先演5个,然后是当地一个节目我们的一个节目相互交叉的方式。之后大家开始熟悉场地,挂布标,安放介绍源生坊机构和乡村提高班介绍的x展架。 下午5点半我们回到三哥(毕兴学)家吃晚饭,晚饭还是一样的愉快。晚上7点半演出开始,来了很多当地老乡,小礼堂都挤满了,我们表演了12个节目,当地老乡有4个节目,有霸王鞭、叉舞、和蛮牛乐队的节目,当地有个60多岁的老人表演的霸王鞭很不错,听说他是昆明市的市级传承人。我们的节目演出还是算成功的,尤其是又唱又跳的歌舞节目,最好玩的是岩兵、尼端这次排了个“乌鸦喝水”的节目,这种节目按照源生坊的宗旨是不鼓励的,但是两位艺人都是非常热爱艺术的人,按刘老师(刘晓津)的话说他们是在玩艺术,云南的很多民间歌舞都是在玩的时候产生的。
海菜腔在明代遗存的巍山鼓楼唱起来 地点:圭山——巍山县城 时间:12月5日 12月5日,我们6点就起床,早点都没吃就出发了,发了点水喝饼干给艺人们在路上吃。到巍山县城有将近8小时的车程,中午艺人们在路上随便吃了点米线,我和刘老师(刘晓津)赶回昆明打印了一些宣传资料,然后接上龙成鹏就出发赶往巍山。龙成鹏是我们源生坊原工作人员,之前乡村提高班一直是他在做,对我们源生坊很熟悉,这次他主要担任节目主持。 我们下午3点到达巍山县城,来到我们巍山地区传承工作联络人字汝民给我们安排的宾馆,未来3天我们将住在这个宾馆。我们是准备住在老乡家的,想省点钱,但是一是我们人多(24人,20名演员,4名工作人员),老乡安排起来麻烦,二是怕艺人生病,虽说这两天巍山天气还不错,但是冬天了晚上还是有点冷。字汝民这个艺人挺有意思的,他是个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乐器演奏那真是一绝,早年间曾在传习馆当过教员,在昆明很多地方跑场演出10多年。但他一心想做点关于民族文化的事情,2013年辞掉了昆明高工资的工作,离开了工作生活10多年的昆明,回到巍山,现在在巍山县文工队工作,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我们源生坊聘请他做我们在巍山地区传承工作的联络人和责任人,负责寻找民间艺人,指导传承提高班工作。巍山是一个歌舞之乡,巍山打歌很出名,有四种打歌,东山打歌、五印打歌、马鞍山打歌、青华打歌。我们源生坊的优秀歌手和舞者茶永英、罗鲜艳也是巍山的。 下午4点多艺人们到达巍山,个个都是饥肠辘辘,赶紧安排他们住下后,字汝民就带我们去吃饭。这次在巍山的演出都靠字汝民联系,从吃住到与当地干部、村民沟通,联系演出的村子等。我们住的宾馆80元一间,条件挺不错,吃饭的小饭馆价格便宜味道也不错。吃完饭大家回宾馆休息,7点去到巍山县城演出地点——巍山鼓楼。鼓楼上有一个由当地艺人组成的古乐团,每周六有一场演出,不收门票,就收点茶水钱,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宣科那样的古乐团。我们到了就开始熟悉场地,我们源生坊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首先都是要熟悉场地,只有对场地的熟悉才能保证演出质量。演出晚上8点开始,来观看的人不多,但是巍山文化局的一些领导都来了,县电视台还派了记者过来采访录像,海菜腔在明代遗址的巍山鼓楼唱起来,县文化局长和古乐团的殷团长对我们的节目大加赞赏。遗憾的是,就在我们演出的一个月后,明代留存下来的巍山鼓楼在一场大火中被焚烧一空。
老乡们喜欢看热闹的节目 地点:巍山县城——阿朵村 时间:12月6日 12月6日早上大家自由活动,大家逛了逛巍山古城,艺人们买了很多小工艺品,我们的乡村巡演也是一次文化旅游嘛!中午12点吃早饭,吃完饭休息,3点出发到阿朵村。阿朵村离巍山20多公里,挺近的,在当地是一个文化大村,有好几支打歌队和敬酒队。为了我们的到来,他们打歌队和敬酒队队员自发凑伙食钱,还准备了好几个节目,我们到阿朵村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欢迎,精心准备了当地的彝族三道茶。 阿朵村的演出场地在一个室外的球场上,在场上撘了个小架子,地上撒上松毛,音响是借县文化局的,灯光太暗,我们又现场接了两盏碘钨灯(俗称小太阳,方便简单便宜又亮)。5点半吃晚饭,很丰盛,很热情。 晚上7点半演出开始,来了很多人观看,演出方式还是我们先表演5个节目,然后和当地演出队伍相互间插着表演。龙成鹏对源生坊和我们的节目都做了很好的解说,演出还算成功,就是仓促准备,音响上有点小问题。我感觉老乡们都是喜欢热闹的节目,对乐器类节目好像听不懂一样。阿朵村的节目很热闹,人很多,有打歌、有合唱、还有小学生的节目,小学生的节目很好玩,服装整齐,女孩子穿民族服装抱着四弦,男孩子穿小礼服带着黑色礼帽拿着葫芦丝,跟着录音机放的音乐伴奏带在舞台上跳,四弦和葫芦丝成为了表演的道具,失去了它的真正功能。小孩子们踏着整齐舞步,和城里面小孩表演的节目一样,这个小学挺有钱的,四弦是从楚雄550元一把买回来的,买了20多把,可能慢慢的孩子们都不知道四弦和葫芦丝的真正用途了,因为音乐放的是伴奏带。演出结束后我们婉拒了当地人吃宵夜的邀请,赶回巍山城。
晚上的小三家村特别冷 地点:巍山县城——小三家 时间:12月7日 12月7日上午10点我们借用当地人吴建民的传习所开会,内容是源生坊传承班的工作汇报,让各个传承点交流一下工作经验,谈谈传承工作中的困难,想想以后的工作怎么开展。 12月7日12点吃午饭,吃完大家休息,3点出发到小三家。巍山城到小三家有33公里路程,但是有10多公里山路挺难走的,现在在修水库路就更难走。 2012年我们源生坊在小三家办了个大刀舞提高班,大刀舞属于巍山四种打歌之一种的东山打歌,闭学军和闭兴龙是提高班老师,培养了8个优秀的年轻大刀舞艺人,他们已经参加了源生坊好几次演出活动。4点半我们到达小三家,闭学军他们看见我们的艺人,非常高兴,大家叙着旧,听说闭学军这几天卧病在床,我们来了才起的床。在闭学军家休息了下,我们就去看演出场地,场地在小三家小学的操场上,我们来到场地,心一下就凉了半截,场地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一个球场,我们赶紧开始布置,选有球场架并且靠墙的一边作为舞台,把我们的红布长标语和4个X展架支起来,在舞台两边又接了两盏碘钨灯,把音响调试好,在地上撒了点松毛,一个简陋的舞台就成型了。 我们回到闭学军家吃晚饭,晚饭很丰盛,艺人吃的很开心。吃完晚饭艺人们就开始穿服装、化妆。7点半我们来到演出场地,没什么观众,只有几个小学生,等到8点还是没来什么人,来的都是当地打歌队的家属,我们就开始演出了,本来是想当地村干部讲几句话的,可是人家吃了饭就不见踪影了。晚上小三家特别冷,虽然观众少、天又冷,我们的艺人还是把节目都演完了。演出结束我们赶紧收拾东西赶回县城住处,因为天太冷怕艺人感冒影响后面的演出。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客车开错路,耽搁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县城都快12点了,又赶紧安排艺人们去吃碗热面条、热饵丝,去去寒。
地点:巍山县城——紫金乡 时间:12月8日 12月8日,我们11点吃完了早饭。因为今天去演出的紫金乡路途有点远,路还挺难走的,所以决定夜宿紫金乡。紫金的打歌在巍山县很出名,连续好几年获得县打歌比赛第一名,还是一个核桃种植大乡。吃完早饭我们回到住处退房,1点多从巍山出发,一路都是山路,坡陡路窄弯大,挺难走,但风景还不错。 下午4点多我们到达紫金乡政府,乡领导挺热情,安排我们先住下来。5点乡领导招待我们在乡政府食堂吃饭,安排了满满三桌子菜。吃完晚饭我们驱车前往演出的新建村,离乡政府还有1个小时车程,乡领导在前面开车带路,这1个小时的路更难走,弯更大路更窄。6点多我们来到演出地点,也是在村小学操场上,一样的什么都没有,一个空场地,我们又开始布置场地。晚上当地小学把他们400多学生全部组织来看我们演出,看节目的400多个山村小学生一直欢声雷动,当地的打歌队也骑摩托车从很远的地方来参加演出。晚上7点半演出准时开始,演出很成功,学生们看的手舞足蹈,骑摩托车来演出的打歌队也久久不愿意散场。演出结束后当地文化站长还特意过来找我们要联系方式。按照我们的经验,一般在学校演出特别容易获得认同,2005年源生坊到美国演出的时候也到当地的学校去演出过,据说也是反响热烈。
发放“太极传统音乐奖”奖金 地点:紫金乡——昆明创库源生坊 时间:12月9日—10日 12月9日我们在紫金乡政府吃过早点,8点半出发赶回昆明,中途在路上吃了午饭,下午5点回到昆明,安排民间艺人住下、吃晚饭,吃完饭大家休息。 12月10日我们晚上,按照原计划,下乡巡演的全体民间艺人在源生坊小院子里演出。我们邀请了昆明一些一直在关注和支持着源生坊的社会人士,有云南社科院的郭净老师,北京来的“乡村之眼”的负责人,还有《人与自然》杂志社主编,以及昆明创库的画家朋友。 10日早上和下午艺人都是自由活动,下午6点艺人回到源生坊吃晚饭,吃完晚饭开始换服装化妆。晚上来了很人,小院子坐的满满当当的,8点演出开始,节目开始前我们对这次乡村巡演做了个PPT的放映,简单的介绍了这次巡演过程。晚上的演出舞台很小但效果很不错,艺人们很卖力,因为台下很多人都是我们源生坊和艺人们的老朋友。 演出结束我们还做了个颁奖仪式,2012年源生坊获得中国传统音乐节获得太极音乐奖提名奖,这次我们制作了证书并拿出1/3的奖金,表彰和鼓励这几年在源生坊工作上做出过积极贡献的艺人和工作人员。演出结束后观众们和演员们都没离去,还在不停的交流着,有人能看懂听懂他们的艺术,是艺人们最开心的事情。晚上10点多我们把车费、劳务费、早餐费发给艺人们,因为他们明天一早就要赶着回家,他们说已经耽误了好几天的农活,要赶紧回去!
这次巡演圆满的完成,中途没有出一点意外,如果路途出了人身安全意外,这对我们源生坊这样一个小小的民间组织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每次我们组织这种活动,都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安全是最重要,然后才是演出效果。这次巡演在当地村子里还是带去了一定的触动,尤其是当地一些文化工作者,让他们了解了源生坊这个机构的性质、工作模式和方法,知道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也可以走上很高的舞台,以及保护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歌舞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与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音乐歌舞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