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口述》(节选九十)尼端:从小音乐细胞就在我身上了本系列文章节选自《源生坊·民间艺人口述》 佤族音乐,我很小就开始学了,到二三十岁的时候,我就完全学会了。我小时候,村子里会拉独弦琴,会敲木鼓,会吹会敲的很多,我跟他们学,自然就会了,没有专门拜师学艺。 我的叔叔对我影响最大,我还记得我小小的时候,他敲木鼓,让我坐在木鼓上。我那个时候,就爱好音乐了,音乐细胞就在我身上了。我叔叔是头人,什么都会,会敲木鼓,会敲象脚鼓,会敲铓锣,会吹这样那样的东西。看他们敲,我自己也敲敲,自己拿着竹子自己学学,自己吹吹。你不爱就不会,你爱就会了,因为我叔叔,我爱上了音乐。 2009年4月参加西盟木鼓节 学独弦琴是在火塘边。我们坐到火塘边,老人就拉啊拉,我有点伤心啊,跟他拿来自己拉。因为爱好这个,我学会了。 独弦琴是边拉边唱,在火塘边拉独弦琴,拉给女孩子听,意思是我克(去)到你家,你爱不爱我,你同意不同意我。边拉边唱,用口才去打动她。互相爱,就是爱了嘛;不爱,就自己说自己的音。每个人都是伤心的。 我们为什么要拉独弦琴?是要纪念人类在司岗里的时候,老鼠救了我们。我们人类被埋在土里面,老虎守在外面,人出来就被老虎吃掉。老鼠帮助人类,它咬着老虎的尾巴,把老虎赶跑了。要是没有老鼠,活下来的人类就不多了。 我最早学的是吹的乐器。小时候放牛,他们吹,我就看他们怎么吹,自己跟着学。吹的乐器多,有瓦格洛(Vag leih)、蔚(Veh)、呗(Bei)、拜因(Biang)这些,都是最古老的。瓦格洛(Vag leih)学得最早,学了出工调、哭调、鸟在树上叫这些调子。 瓦格洛(Vag leih),四个洞,包括吹的地方有5个洞,是竖吹,音低,调子伤心。谈恋爱的时候吹,寨子的人出去干活的时候吹。蔚(Veh),是女人吹的,两个洞,加上吹的地方有3个洞。这个乐器,不能在家里面吹,只有人死的时候,才能拿到家里来吹。 瓦格洛(Vag leih)和蔚(Veh)都不能放在家里,都不能在家吹。平时要放在寨子门口,草柯里面藏起来,这两个乐器不响起来,寨子的人不敢出工,怕被砍头。寨子出工的时候,男人们背着刀,走在前面和后面,保护女人,女人走在中间。寨子有寨门,有大门小门。大门不能随便开,有人守着,平时出入走小门。寨子四面,是围起来的,用竹子,用有刺的藤子围起来。砍头我小时候就见过,解放的时候还砍,后来政府才不允许砍的。 瓦格洛(Vag leih)和蔚(Veh)现在我们都放在家里面了,平时也在家里面吹。调子还是伤心,和以前一样。我现在吹,家家户户听见还是伤心,搞不好人家还会骂我。 瓦格洛(Vag leih)出工的时候吹的和谈恋爱时候吹的是两种调。出工是“出工调”,学瓦格洛(Vag leih)最重要的是学这个调,学会了“出工调”其它就好学了。出工的时候,一听到这个调,就一起出去。一起出去,但各家做各家的活。收工的时候,一听到这个调,又一起回来。人民公社的时候,也吹瓦格洛(Vag leih)。 谈恋爱时候吹的是另外的调子,是伤心的调子。我们会边吹边唱,唱的是“百花开”。以前我们这里有个眼睛瞎的,有个女人听见他唱,那个女的不管他眼睛瞎不瞎,就嫁给他了。 瓦格洛(Vag leih)现在我们寨子只有两三个会的,比我年龄小的没有会的了。 呗(Bei)有7个洞,包括吹的地方,有8个,也是竖着吹,有一个洞是用拇指按着。这个乐器,单独吹,给跳舞的伴奏,都可以,但跳舞的时候吹得多,比较欢乐。 拜因(Biang)是稻谷杆,也是古老的乐器。 佤族的乐器,还有象脚鼓,铓锣。我们这里,从过去到现在最热闹的就是象脚鼓,象脚鼓现在男女基本上都会敲,过年过节我们都是边敲边唱歌。 木鼓也可以做乐器,但木鼓不能随便敲。木鼓是祭祀用,只有祭祀,砍头,打仗,寨子起火这些大事的时候才敲。 现在我的对手都没有了!我们唱的都是现代的,古老的都不爱唱了。我们每年过节都是用录音机,老人也是跟着乱跳。整个西盟,木鼓就只有几个人会敲了,镖牛也是,会的没几个,现在西盟县木鼓节,镖牛就是我去。 真正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民族那些古老的东西。我们要用我们古老的方式唱歌跳舞。现在我们不教子孙后代古老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失传,我们就会变成汉族。
主编: 刘晓津 责任编辑: 龙成鹏 文编助理: 信卫波 书籍装帧设计: 曹筝琪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