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口述》(节选九十二)尼端:这些老歌以后我们死了就没有了本系列文章节选自《源生坊·民间艺人口述》 回西盟之后,没有演出,我继续教学生。2002年,我在县城教了第一批学生。这一批学生,算是成功的,现在还有两个在宣传队工作。 前几年,我在县里面的学校上课,教高中生。西盟县有几个艺人和我轮流来教。第一次,班上有12个人,很好教,第二次20多个,人多就难教了,后面还有一个班40多个的。 2009年4月尼端参加西盟木鼓节 这些学生是抽出来专门学民族文化的,女生多,男生少,上课就唱民歌、拉独弦琴、吹瓦格洛。我们有课表,一天当中,有时候上四节有时候两节有时候一节。我们几个老师轮流教,每个人的教法不同,讲的内容也不同。我们用本民族语言讲课,有时候也用汉语讲。 上一节课,学校给我35块钱,一个礼拜20多节课,我拿得1000多块。别人不来上课,我帮他们上的时候,给我40块一节。上课的时候,我住在学校,跟学生宿舍在一起,但是单独留给我一隔。 在学校,我们教的是佤族古老的,但学生不爱学。他们喜欢现代的。一听到“叮叮咚咚……”这些摇滚,他们就开始扭着屁股跳了,我们教的他们就忘记了,他们不想唱我们的歌,像“百花开”这些不喜欢。 这些老歌,以后我们死了就没有了。在我们村子,我堂弟、我儿子,我都教他们,但他们只是会一点点。做象脚鼓,敲象脚鼓,他们会一点,其他吹的,唱的,他们会的就很少很少。他们都不爱学了。 我现在,在旅游局工作。正式上班,有些时候要表演。一个月给我1000块钱。我回村子的时间更少了,教学生就更难了。 主编: 刘晓津 责任编辑: 龙成鹏 文编助理: 信卫波 书籍装帧设计: 曹筝琪娜 |